浓缩驱油剂是一种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化学制剂,在石油开采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是浓缩驱油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如磺酸盐型、羧酸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它们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原油更容易从岩石表面脱离并被驱替出来。
聚合物:常见的有聚丙烯酰胺等。聚合物可以增加驱油剂的黏度,改善驱油剂在油藏中的流度比,提高波及效率,使驱油剂能够更均匀地驱替原油。
碱:例如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碱可以与原油中的酸性成分发生反应,生成表面活性物质,进一步降低界面张力,同时还能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使岩石表面更有利于水驱油。
助剂:包括助表面活性剂、盐类等。助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强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盐类则可以调节溶液的离子强度,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活性和聚合物的黏度。
根据其主要成分和作用机理,浓缩驱油剂可分为表面活性剂型、聚合物型、碱 - 表面活性剂 - 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油剂等多种类型。

降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油水界面上,使界面张力大幅降低,减少了原油在岩石孔隙中的附着力,使原油能够更轻易地被驱油剂推动。
改善流度比:聚合物增加了驱油剂的黏度,使其在油藏中的流动速度更加均匀,避免了驱油剂过早地突破油层,提高了驱油剂对油层的波及范围。
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碱和表面活性剂的共同作用可以使岩石表面从亲油状态转变为亲水状态,这样水就能够更好地在岩石孔隙中流动,将原油驱替出来。
高效性:能够显著提高原油的采收率,一般可使采收率提高 20% - 40% 左右。
适应性强:可以根据不同油藏的地质条件和原油性质,通过调整配方来设计出适合特定油藏的浓缩驱油剂。
环保性较好:与一些传统的驱油方法相比,浓缩驱油剂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小,且部分成分可以生物降解。
成本效益:虽然浓缩驱油剂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较高,但由于其能够大幅提高原油产量,从整体上看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